国画界:请给创新一条路中国书画家辞典——书画名家、个人网展、欢迎加盟!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回顾旧版
 
网站首页  |  书画资讯  |  名家视频  |  书画名家  |  汉唐展厅  |  扇载翰墨  |  名作鉴赏  |  名家专栏  |  书画论坛
书画讲堂  |  书画故事  |  个人网展  |  拍卖资讯  |  名家专访  |  画廊推荐  |  书画评论  |  关于汉唐  |  书画博客
您的位置:首页 > 书画讲堂 > 正文  
国画界:请给创新一条路
发布者:本站 发布时间:2014-03-30 11:23:21 阅读:1579次 来源:本站整理 双击自动滚屏

国画界:请给创新一条路
 
●钟章法
  近年来,“创新”这个词在中国画坛好像显得与画坛正气格格不入,走向越来越尴尬的境地。
  创新不应该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吗?它不是国家不断发展、长盛不衰的动力吗?它不是社会发展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吗?对于国画——我们的民族绘画而言,创新应该是它继续向前发展的途径。其实,近现代以来,呼唤创新、提倡创新的声音此起彼伏,从未间断。但是,商品大潮裹挟而来的歪风邪气模糊、淡化甚至替代了创新。随之,画坛出现了种种急功近利、错综无序的乱象,庸俗浮躁、浅薄浮夸的风气甚嚣尘上,可以说到了正邪难分的地步。
  如今,艺术几乎异化为逐利的工具。很多画家一切从经济利益出发、一切向钱看,有相当一部分人甚至把艺术当作纯粹的挣钱工具。市场成了衡量艺术作品优劣的风向标。画家重市场、轻学术,重模仿、轻创新。为了挣大钱,一些画家甚至以流水作业的方式复制大批量的作品,以谋利为目的,不计后果、不负责任的情况屡见不鲜。更流行以官位论价位、以地位高低论艺术水平高低。只要画家是有名气、有身份的,他创作出来的什么样的作品都是好的,甚至能卖上个天价。这样的不良风气愈演愈烈。艺术本是一种高雅的劳动、一种精神的创造,然而却令人失望地也染上了江湖习气。在官场、商界、艺术界等,以艺术的名义到处聚会、忽悠,谋求艺术以外的好处之风日盛,出现了一批批“最具学术潜力”“最具市场价值”的画家,更出现了“巅峰大师”“画坛巨匠”“国际大师”满天飞这样一个虚、大、空的局面。正是这种无奇不有的环境,给了一些特别有“天分”的投机分子以上蹿下跳的可乘之机。一些所谓的“艺术家”(实质上是名副其实的社会活动家)成了美术圈内的幸运儿。他们甚至可以不懂什么是创新,可以几十年不发一篇有创造性的像样文章(实际上也拿不出真正有自己特色的作品),只要能见风使舵、随大流,有拍马溜须的本事,就可以左右逢源、青云直上,拉帮结派、呼风唤雨,左右着艺术发展的趋向。就在这种环境影响下,真正的创新变得可有可无,甚至连国家级大型画展上也很少能看到使人耳目一新的作品。
  这种丧失艺术价值基本的判断标准、真诚创作与艺术骗子难分、高尚与低俗鱼龙混杂的境况充斥着画坛,让所有具有使命感和责任感的艺术家和仁人志士痛心疾首。一个有良知的中国画家应该想到:国家用纳税人的钱养了数以万计的专业画家和管理人员;然而在这些人当中,有多少人是在专心搞创作研究,拿出真正有创新意义的作品为中国画的发展做一点贡献的?事实上,有不少人利用国家和人民赋予的地位、权力和优越的社会资源去拼命扩大自己的影响,想方设法去挣大钱,做有违艺术健康发展的事,正如吴冠中生前所批评的“养鸡不下蛋”。
  不可否认,在当前的浮躁环境下,并不是没有坚持潜心搞创作,在创作理念和艺术形式等方面超越了前人并形成了自己的面貌和独特艺术思想体系的艺术家。但令人遗憾的是,当前缺少像徐悲鸿那样能坦荡、淡泊,真正从中国画事业发展的角度出发去发现人才、不拘一格举荐创新人才的美术官员。这是不是时代变了,人也变了,变得比以前更“理性”了呢?可这是不是美术界的悲哀呢?在当前画坛,真正有创新意义的作品、有创造能力的人才得不到支持,榜样的力量难以凸显,甚至出现对创新这条艺术道路不断提出疑问的情况。这是不正常的。
  美术界出现这种异常现象,既有商品经济大潮带来的商业化、庸俗化社会风气的影响,也有艺术家难敌物质诱惑、人心浮躁等个人因素的作用,但归根结底还是美术界自身造成的。其根本在于美术界缺少对艺术作品的优劣、传统与创新最起码的评判标准,更缺少支持创新、鼓励创新的有效机制和引导举措,不能明辨是非、不能实事求是地引导艺术家走正路,致使歪风邪气有空可钻、真正的创新得不到认可和支持。
  艺术家、艺术机构、艺术媒体好像越来越分不清艺术的高雅与低俗,越来越记不起艺术的初衷和意义。
  好在一些有识之士看到了当下画坛的乱象,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国家相关部门也不断推出改革、完善中国画发展的新举措。我认为,当前美术界自身更应正本清源,真正地、坚决地抵制歪风邪气,摒弃虚荣心理,务实、踏实,开创出一片有利于艺术创造性发展的清净环境。
  中国画是中华民族的国粹,是传统中华文明的组成部分。所谓“传统”,是一个发展中的事物。中国画的发展就是中国画家在原有形式和技法的基础上,通过创新之举不断进行提高、突破。创新的成果要经过历史与实践的不断筛选,最后沉淀下来的才成为后人的“传统”。如果没有前人的不断创新,哪来现在的传统?哪里还谈得上中国画的发展?创新应该是名正言顺、光明正大的,更应该是所有艺术家都要面对并为之奋斗的目标。但近年来也有一些人对创新持不同看法。有些人提出要回归传统,实质上是对传统与创新关系缺乏正确的认识。这类人往往是自己不能也不想静下心来搞创新,于是他们用模糊的言论来贬低他人对创新的探索,好像谈创新、搞创新就是离经叛道,就是歪风邪气。这样,真正有创造性的艺术家和作品渐渐地被淹没了。
  其实历代有成就的艺术家都是注重创新的,而且真正的创新与传统并不矛盾。清代的石涛、朱耷、扬州八怪以及近现代的吴昌硕、齐白石、李可染等前辈大师都力推创新、践行创新,并因有所创新而名垂画史。如吴昌硕的“今人但侈摹古昔,古昔以上谁所宗?诗文书画有真意,贵能深造求其通”、李可染的“用最大的功力打进去,用最大的勇气打出来”等,都是对继承和变革、延续和创新的最好注释。
  虽然传统中国画的辉煌成就对后代画家来说几乎是仰之弥高的,但我们如囿于这个稳定的系统,亦步亦趋地走老路,是不可能超越传统的,而且也不利于中国画的发展。画家于志学说过一句话:“画得和古人一模一样,好不好?好,但是没有价值,没有学术价值,因为没有解决问题,没有解决历史上遗留的难题,没有给历史增添新因素。”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正确的态度、正确的艺术发展观应是把传统作为一个基础、一个起点,在此基础上各行其道、各奔目标,既允许保守者存在,亦允许尝试创新者存在,更应鼓励独辟蹊径者创造出题材新、技法新、意境新的全新艺术样式来。
  有些人认为提倡创新会影响传统、偏离传统。我认为这种担心是多余的。一个注重创新、对艺术发展有使命感的艺术家一定既能沉下心来专心搞创造,又能对中国画的创新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不断寻找突破口,进而创作出与古人、今人不同的特色作品来。这样先知先觉的艺术家对传统与创新的关系一定是非常有自己的见地的,而且他们创作出的面貌新颖、绘画语言新奇的作品也不可能是凭空而造,而是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
  当前我们国家正处在比较安定的年代。在这种大好的环境中,艺术家如果不好好搞创造,只知道走市场,就辜负了国家和人民对我们的期望。说得严重一点,这不是在浪费国家的资源、挥霍人民的血汗钱吗?这不是走与时代发展不相符的下坡路吗?如果我们就这样一直在这股歪风邪气中浑浑噩噩,丧失了一个当代艺术家的使命感,放弃了对真理的追求,没有了对正邪的基本判断,失去了对人类灵魂进行引导的责任与义务,甚至没有了自身的真诚忏悔和修正,心中只有名利和地位、贪婪和攫取,那么我们怎么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坚守住艺术的神圣、担负起艺术使命?
  中华民族应该是一个富有创造性的民族,伟大的创造力才是我们真正的传统。艺术的特征是创造,艺术的价值也是创造。艺术是不能复制的,艺术家面对的永远是一个未知和崭新的世界。在中国画家行列中,玩世不恭者有之,严肃思考者有之,勇敢探索创新者有之,急功近利、浑水摸鱼、投机取巧者亦有之。在这种泥沙俱下的形势下,抵制歪风邪气、弘扬务实创新才是中国画发展、艺术大复兴的必要举措。也只有重新擦亮创新这块光明正大的牌子,才能纲举目张,给当前美术界一个正确的引导、一个具有时代特性的奋斗目标,歪风邪气才难以侵袭,不利于艺术发展的种种乱象才能得以净化。有创新,艺术才能发展,民族艺术才能向前推进。创新是中国画家永远不可忘却的神圣使命,请给创新留出一条路!
 
    本文共分 1 页    
上一篇: 玉钱堂
下一篇: 李永强:读宋元明画虎作品
相关新闻
·书法与性格 [ 2014-09-18 ]
·晁一民:谈谈艺术创作 [ 2014-08-17 ]
·国画界:请给创新一条路 [ 2014-03-30 ]
·晁一民:谈书论画 [ 2014-02-28 ]
·阿愚:砚边碎语(附英文) [ 2010-12-03 ]
·李玉田—《香阵冲天祭汶川》创作有感 [ 2010-11-06 ]
·免责声明:
   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真实性。
书画讲堂
书法
绘画
最新资讯
·《中国诗人年度诗歌选集2018》征稿启...
·书画家郭立东在家乡临沂举办书画展
·《中华诗书画派》总第三期暨创刊一周...
·《中华诗书画派》2016年春季刊(总第...
·缘酒*“瑞雪兆丰年”主题笔会有奖征文...
·《中华诗书画派》第二期征稿启事
·徐晓金油画水墨画作品展开幕
·徐悲鸿夫人廖静文去世
推荐名家 更多>>
点击查看星系
刘大军
点击查看星系
霍灵
点击查看星系
刘文祥
点击查看星系
梁静源
点击查看星系
范敬增
点击查看星系
王新宾
书画展厅 更多>>


信息正在整理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编委会 | 编委会成员 | 在线交流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中国书画家辞典》编委会 邮箱:zgshjcd@163.com  鲁ICP备13018824号—2